摘要: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历史上有着“中美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重要意义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冠军的项目,现如今是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不可或缺的重要项目。辉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乒乓人的前赴后继。因此重视青年运动员的培养对保持我国乒乓球世界领先地位尤为重要。本文选取青年运动员林诗栋与成名已久的樊振东近三年各十五场比赛采用四段指标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做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以期找出林诗栋存在的不足,给出改进意见,使其迅速成长为国乒接班人。
研究结论如下:
(1)林诗栋四段得分率指标具低于樊振东,整体实力全面逊色于樊振东,其中在在发抢段、相持I段得分率指标呈显著性差异。在林诗栋的发球轮次,其缺乏行之有效的进攻手段,容易把比赛过程拖入相持段,造成相持I段使用率较高;而林诗栋在接发球轮次中,对球的控制能力又表现欠缺,易陷入被动防守环节,所以相持II段使用率低于樊振东。
(2)林诗栋发短球落点较樊振东更单一,主要集中在中路及正手短球,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对手近台拧拉。但单一的落点缺乏变化,战术套路单一,对手往往很快就能找到方法应对。林诗栋与樊振东发球后打法相似均为两面弧圈,站位处于球台中间,在长球处理上都以反手拉打为主,正手拉打为辅,较少使用侧身拉打且反手拉打得分率均高于正手拉打,但樊振东的进攻落点节奏变化更频繁。林诗栋在防守型技术如反手挡球、正手挡球林诗栋与樊振东相比尤有不足。
(3)在接发球轮中,林诗栋与樊振东接发球各项技术的使用频率相似,但在控制手段如摆短、劈长的得分率与樊振东有较大差距;樊振东在接发球时落点调动上更积极;林诗栋与樊振东第四板球的差距在正手挡、反手挡球技术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急需加强防守训练;在相持II段最后一板球中两名运动员使用反手的频率均高于正手,在被动情况下正手表现逊色于反手。